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外资造林助力生态中原“绿色增长”
市场动态

外资造林助力生态中原“绿色增长”

来源: 河南日报 作者:杜君 李素云 日期: 2012/9/25 9:58:21
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林业责无旁贷。实现中原经济区“两不牺牲”,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林业重任在肩。紧抓“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林业外资合作,一个日益“国际化”的绿色中原,正缓缓舒展开她美轮美奂的生态“芳容”

项目区人均年增收千元

外资造林不但增绿中原,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带来了“绿色产业”,增加了农民的“绿色收入”。

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2001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人均收入只有350元。近年来,利用世行贷款营造小杂果基地,全村开垦荒山3万亩,栽上了油桃、杏、李等。去年,3万亩果树基地实现效益550万元,果农人均收入达到7800元,比2001年增加了20多倍,脱贫的孙沟村一跃成为新农村示范村。穷山沟长出“摇钱树”,村民如花笑颜迎着青山绿水绽放。

信阳通过实施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外资项目,营造项目林83万亩,对丘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4.1%。在淮滨县,项目农户人均植树l29株,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l290元,相当于人人手中有了“绿色存折”。当地农民不由感慨,林中也有“黄金屋”。

显著的外资造林成果,撬动了林产品加工业。外资项目营造林中,用材林达570万亩,累计可生产木材6988万立方米,成为全省速生丰产林的主体工程。依托外资造林项目,一批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发展壮大,仅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2010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来自省林业厅的数据显示,外资造林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区农户通过从事造林、抚育、管护、采果、采伐、加工、销售等林业产业活动,林区“聚宝盆”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402亿元,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

深化合作促进“绿色增长”

闭关自守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才能赢得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巩固、扩大全省大招商活动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

“推进林业全方位对外开放,要跳出林业看林业,自觉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起来;要跳出县域、市域、省域,以全国为背景,以全球化的视野来谋划林业招商引资,深化林业合作,促进"绿色增长"。”省林业厅副巡视员谢晓涛表示。

下一步,在发挥政府引导和省发改委、外经贸、外事等部门推动作用,继续用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基础上,林业外资工作将创新引进外资方式,逐渐向外商直接投资领域延伸,积极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引进外资模式。

战略决策辟大道,风雨兼程砥砺行。刚刚召开的全省林业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绘就了林业外资工作发展的崭新“蓝图”:

一方面,要拓宽林业开放领域,在营林项目中以生态效益为先,兼顾经济效益,把经济林、木本粮油、速生丰产林建设等作为重点;在林业生产、加工、森林旅游等领域向境内外开放,以资金、项目合作带动技术、知识合作。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加强国外林业开发,把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和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相结合。

“正在申报的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河南综合林业发展可持续经营项目",旨在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模式和指标,将开展碳汇造林、森林认证和林业生物质能源试验示范等。”冯慰冬说,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带动中原林业走出一条“国际化”的可持续开放发展之路。

监督与服务并重,制约与促进并举

河南林业外资审计做法和成效,用“强筋健骨”形容外资造林的审计工作毫不为过。

是审计,让高质量、高标准的外资项目更合规;是审计,让外资项目林这一方绿色更纯粹;是审计,让林业外资工作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为主要负责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工作的省审计厅外资处,近五年来,外资审计工作涉及我省林业外资的项目主要有3项,即世行贷款“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德国援助“沙漠化控制项目”、日元贷款“河南造林项目”,项目区几乎遍布全省所有县(市、区),涉及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

秉持“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理念,将每个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实施的效果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升审计的“帮、促”作用,几年间,河南审计人的足迹遍布全省千余个村镇,审计发现并规避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林业外资项目审计的免疫功能作用,促进了林业外资项目的规范有效。

狠抓检查落实。河南林业外资项目具有规范性强、执行严格等特点,但由于项目基层管理和执行单位政策法规不熟悉等原因,项目执行中往往存在运行不畅、内控欠缺及财务管理薄弱等问题。对此,审计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帮助督促项目执行单位抓紧整改,在保证林业外资项目高质量实施的同时,提升了林业外资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深化审计效果。河南外资审计长期注重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积极服务于宏观决策等各个方面。林业外资项目审计以来,审计部门建议并督促项目制定完善了项目管理办法、财务管理指南、监测管理办法等,各相关项目市、县(市、区)项目办及执行单位制订完善了百余项有关本地区林业项目实施的方案及补充规定以及管理办法,为林业项目实施活动的标准化奠定了坚实有效的基础。

创新审计方法。注重宏观审计与微观审计有效结合。审计部门在认真完成林业外资项目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等微观审计的基础上,围绕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从体制和机制运行上分析、查找、揭示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宏观决策服务。注重计算机审计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在前期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多样的计算机审计方法,查找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也进一步促进了林业外资项目的实效。

资金管理创新为外资造林“锦上添花”

改变传统资金使用观念 引进资金管理报账制度,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拨款造林、无偿使用”天经地义,导致不少地方的造林绿化工作经营管理粗放,资金使用效率低,造林质量不高。

当林业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大胆吸引外资造林时,不但引入外资“活水”增绿,更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传统林业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林业传统的资金使用观念受到挑战。如何创新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林业外资项目“锦上添花”?

在林业外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首次引进和采用了资金管理和报账制的做法,克服了以往林业项目投资与工程质量严重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投资与质量、权利与责任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营林与资金管理两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林业“国际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所谓资金管理报账制,是指先施工后报账,先使用配套资金造林、营林,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申请贷款资金的独特运作模式。作为一项兼市场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林业工程管理模式,对实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报账制促进了配套资金提前到位。先使用配套资金实施项目,而后再由外资方按其承诺比例支付贷款的报账制,摈弃了传统投资体制中计划与质量相分离的弊端,以质量定投资、以效益定资金,绩效与投资相结合,更新和增强了林业投资的效益观念和规则意识,杜绝了盲目争项目、配套资金难到位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项目总投资的落实和工程建设质量。

报账制保证了资金合规使用和质量有效监控。报账制以质量优先为准则,先施工造林、后检查验收、再提款,报质量达标之账、报符合要求之账,要求在项目完成全部或部分环节,经有关管理、财务等技术部门检查验收后,合格部分所使用的资金才能向外资方提取承诺的比例,不合格部分所使用的资金外资方将不予支付。这样可以促使项目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实施,真正使贷款资金用到已完成的经验收合格的项目造林中。

在实施提款报账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资金使用和造林进度、造林质量脱节的现象,我省还建立了项目计划、资金、质量管理联合审查制度,实现了项目资金管理与计划、质量管理的有机结合,科学地保障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由于措施得力,项目资金的到位率超过96%,确保了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

推荐阅读:

陕西召开秋冬造林绿化暨关中大地园林化建设动员大会

湖南:岳阳临湘市植树造林 绿满“大漠”

济南:历城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造林绿化工程

济南荒山造林绿化纪实:83支专业队播绿8.27万亩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园林网 ylmm.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