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去年河南森林释放价值515.60亿元的氧气
据介绍,早在“十一五”结束的2010年,全省16万公里的路、渠、沟、河等已得到绿化,初步形成了森林景观。不断增长的森林面积,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评估显示,2011年,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价值总量为4750.27亿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方面,涵养水源效益936.29亿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124.09亿元,释放的氧气价值515.60亿元。
此外,2010年全省林业资源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446万吨,相当于全省工业用燃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左右,有效减缓了温室效应,实现了间接减排,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前景一:2015年全省所有县将建成生态县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两不牺牲”、“三化协调”,赵海林认为,只有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持续高效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对于河南的近期林业规划,赵海林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计划造林93.33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9亿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3.61%,“到2015年,全省所有的县(市)都将建成林业生态县(市),全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村屯绿化率达到25%。”
前景二:全省铁路公路都将建设生态廊道
“十二五”期间,我省还计划推进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全省范围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主要指黄河、淮河堤防)。
当然,生态廊道的建设将因地制宜。赵海林介绍,比如,黄河、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各自植树所占地的宽度要在100米以上。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四大水系一级支流、干渠,两侧要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省道、景区道路,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县乡道两侧要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村级道路两侧要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防护林带外侧,每侧2公里范围内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
前景三:重点湿地将退耕还滩、封滩育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河南省对于湿地有什么保护举措呢?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7处,湿地公园4处。
赵海林称,“十二五”期间的生态建设中,我省将新建焦作沁河、商丘黄河故道等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处,到2015年,全省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1处。对于重点湿地,比如丹江口水库、黄河、淮河、淇河等,林业部门将采取退耕还滩、封滩育草、野生植被恢复等方式,恢复、治理1.5万公顷湿地,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此外,还将新建淇河、沙河等10处湿地公园,并对郑州黄河、淮阳县龙湖等8个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湿地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