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全域发展
实践探索永无止境,生态建设未有穷期。
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之方略,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省委、省政府要求郑州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决策部署。时光进入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吹响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号角。建设美丽家园已经成为人们对林业的第一需求,人们对林业在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寄予了更高厚望。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结合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实际,在郑州市实施《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和多年国土绿化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并高标准编制《郑州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PM2.5防治、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提供保障。
新起点,新境界,新期望,新征程。市林业局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主动担当,创造性地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编制《郑州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努力描绘林业发展新图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生态屏障,为“三化”协调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2年12月26日,是郑州市生态建设史上又一个里程牌式的日子。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数易其稿,并经权威专家论证,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郑州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最终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郑州的生态建设绘就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法律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突出统筹,突出城乡一体,突出为民利民,以“森林都市,绿色郑州”为主题,以“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让绿色融入生活、让健康伴随你我”为基本理念,规划面积为郑州全域。其总体布局为一核、两轴、三环、四带、五园、六城、十组团、多点、多线。
一核 以郑州市建成区及其近郊区作为中心区,辐射链接各县(市、区)森林生态建设,使市域内的城区与近郊的森林生态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两轴 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市森林发展轴。一是东西向发展轴,以中原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为主轴,并连接沿线城镇森林所构成;二是南北向发展轴,以中州大道—机场高速为主轴,连接沿线城镇森林所构成。
三环 依托四环快速路、绕城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大外环绿化建设的生态廊道体系。以内环(四环快速路)、中环(绕城高速公路)和外环(东线依托新G107国道,西线依托焦作至许昌高速公路,北线依托黄河沿堤绿带,南线依托机场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围合构成森林隔离廊道,形成“森林围城”的景观效果。
四带 四条大尺度生态景观防护林带。以南水北调干渠、黄河滨河大道(S314)、郑登快速通道、贾鲁河水系等生态景观廊道构建的连接郑州森林生态城及远郊的大尺度、辐射状生态防护林带为依托,构建贯通市域的四条大尺度生态景观防护林带,形成郑州森林城市的市域生态景观框架。
五园 五个分别位于南、北、东、西、中的特色森林生态文化园。 建设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新郑)、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园(中牟)、中国花卉博览园(荥阳)、郑州野生动物园(新密),形成南山、北水、东文、西花、中间活的特色森林生态文化格局。
六城 六个融合发展的市级森林城市。未来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加快组团融城发展,建设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等“六城”的城市森林建设。
十组团 十大宜居城市的核心森林及绿色生态空间建设。重点推进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生态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和高新城等“宜居城市十组团”建设。
多点、多线 多类多个片状、块状和线状森林生态建设。包括:郊野森林公园群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乡镇(街道);森林村(社区);工农业产业发展区块绿地;山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区块等多点构建片状、块状森林生态体系。以及生态廊道以外的其它道路、水系沿线的线状森林生态建设。
《规划》描绘美丽郑州
“天蓝、水清、地绿,建设宜居生态环境是建设郑州都市区的必然要求。”省辖市市长级领导干部王林贺指出,《规划》跨度10年,涵盖市辖所有县市区,总国土面积为7446平方公里。森林城市建设共规划9大工程,其中生态廊道绿化工程规划到2013年底,重点对连接“六城十组团”之间的39条主要路段、10条水系河道、10个道路节点实施高标准绿化,绿化生态廊道1463.5公里,绿化总面积1.31万公顷。建设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工程,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在郑州构建城郊一体化布局的森林旅游体系。提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新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 4个,森林公园总数达到32处,总经营面积80000公顷。
《规划》时限为2011年至2020年。其中,2011-2013年是全面启动和重点推进阶段,2014-2016年是全面建设和加快建设发达的林业特色产业体系阶段,2017-2020年为全面达标和深化提高阶段。届时,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建成以林木为主,乔、灌、草分布自然,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林水相依的森林城市景观。使得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高效,从而形成生态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的城市森林体系,城市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机遇喜人,任务逼人,挑战催人。市林业局局长崔正明表示,森林城市建设旨在建立经济—环境高效、环境—社会健康、社会—经济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科学与人文为双翼,在碧水蓝天中找回人类的清新与宁静,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市林业局将以《规划》为统揽,开拓创新,敢于担当,超前谋划,精于运作,通过项目工程带动,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等,竭尽全力抓好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力争2020年前,达到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把郑州早日建成生态家园、宜居城市,使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
蓝图已经绘就,画卷已经铺展。我们有理由坚信,在《规划》的引领下,在全市上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强大力量的推动下,郑州市森林城市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把郑州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郑州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
(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