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焦裕禄精神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在治理兰考“三害”时,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把泡桐从村边地头引进田间种植,使兰考县几十万亩土地上都搞了农桐间作。自那时起,泡桐种植在全省得到推广,为林茂粮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焦桐”成就了我省平原林业。近半个世纪以来,焦裕禄精神始终指引我们去奋斗,成为我们战胜困难、艰苦创业,加强林业建设、推动林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年4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兰考县委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批示,省委要求持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这对于我们林业系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践行焦裕禄精神,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努力推动河南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全局: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推动河南林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统筹全局,用心谋划,必须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围绕大局,突出重点。要结合林业服从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找准我省林业工作的重点,切实搞好农田林网改扩建工程,发挥农田林网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服务“百千万”工程;全力发展花卉苗木、林粮、林油、林药、茶叶、林木加工、林纸林板等,建成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培育林业产业品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推动林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搞好村镇绿化美化,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是立足当前,扎实推进。要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核查稽查工作,切实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幼树成活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能力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是放眼长远,科学规划。要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既要考虑“十二五”林业发展,又要放眼“十三五”,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好“四区两带”生态网络建设规划、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林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等,完成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做好林业固碳研究等课题,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民主公开:推动林业依法发展
推动河南林业发展,要发挥林农的作用,维护林农权益,依法保护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健全法律体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稳步推进我省湿地保护、林地管理、森林经营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要着力林业生产力发展,明晰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要认真贯彻《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毁林开垦、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要坚守公平与正义,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三是提升法治观念。要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使领导和群众懂法、守法,进一步提高全民、全社会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自觉性。要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三聚三引:推动林业和谐发展
推动河南林业发展,要凝心聚力搞建设,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提高林业地位和影响,靠精诚团结促进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机关、和谐系统、和谐林业。
一是聚财引财,强化物质保障。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快花卉苗木、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挖掘林下经济等发展潜力,走“不砍树能致富”的路子,打造林业发展新的特色和亮点;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投资多元化,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既要建设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林产项目,还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加大对林业的投融资力度,为河南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二是聚智引智,强化智力支撑。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强化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继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为河南林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与此同时,要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林业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等建设,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林业系统,发挥新型人才的作用;要促进林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强与省内外林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建设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示范性林业职业院校,为林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聚文引文,强化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基础改革成果,提高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和发证到户率;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规范林权流转,指导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森林保险试点工作。要探索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采伐管理新机制,探索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管理机制,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坚持和完善林业建设资金“阳光操作”等机制。
以人为本:推动林业为民发展
推动河南林业发展,要心系群众,改善民生,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活品质、促进林农增收增效。
一是提高为民发展的能力。生态效益是普惠性、非排他性的,造福每个百姓。前人栽树,后人歇荫;上游栽树,下游受益。要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切实发挥森林固碳、节能减排等生态功能,不断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要巩固完善高效益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维护我省粮食大省的地位。要深入研究确保农民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后,能依法自主经营、自由处置、自得其利的最佳实现途径。
二是锤炼为民发展的作风。要将林业为民发展的思想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老百姓有所需,我们就要有所供,老百姓有所问,我们就要有所答。要勤学、勤做。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中原经济区林业建设关键在勤做。要按照“两转两提”的要求,用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依照《廉政准则》,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成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三是树立为民发展的形象。要在全社会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发现和推出林业系统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举办河南特色生态文化节会,加强生态文化产品的创作,扩大影响;积极创建评选全国、省绿化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等,在持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同时,持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三平”精神,树立河南林业务实为民发展的形象。——(河南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刘有富)
构筑生态屏障 实现林茂粮丰
商丘市作为传统农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牢牢把握现代林业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目标,着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了林茂粮丰、农林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等殊荣,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省级林业生态县(市、区),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建设先进市”。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商丘市提出了“东张西望”的发展战略,就是向东张开双臂,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向西眺望郑汴,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持续探索“两不牺牲”、“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林业部门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为此,林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大力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紧紧围绕林业建设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林茂粮丰战略,不断提升林业科学发展水平。
突出主题,推动发展。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和主线,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要准确把握林业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在全局中定位,在发展上着力,善于运用科学的理念、战略的思维、开阔的眼界来审视林业、谋划林业、推动林业。积极推动由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的转变,在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作中,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认真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依靠党政负责同志的组织领导,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林业发展。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为重点,充分激发和保护广大干部职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破除制约和影响林业发展的各种旧观念、旧思维,用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着力解决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突出转变,务实重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须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真正把所有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来,把实干苦干精神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上。结合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商丘林业提出了“双增一提升”的发展思路:“双增”,即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加、林木绿化率持续增长;“一提升”,即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升林业产值。围绕这一思路和目标,关键在落实。要强化抓落实的意识,细化抓落实的目标,硬化抓落实的责任,实化抓落实的措施,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工作落实力,主动工作,说到做到,说好做好,集中力量抓好造林绿化、林业执法、资源管理等常规工作,全力以赴抓好黄河故道沙区综合治理、农田防护林改扩建、生态廊道网络工程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
突出为民,改善民生。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必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林业是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是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从林茂粮丰的角度来说,通过植树造林防范了风沙,治理了盐碱,减少了干热风的发生,有利于粮食增产;从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角度来说,通过植树造林,把树木全身变成宝,能有效增收致富。当前,人民群众对林业的需求,已经由以木材供给为主的单一林产品需求转向以生态需求为主的多种需求。顺应这一需求,我们要把思路向惠民富民汇集,工作向为民利民凝聚,作风向亲民爱民转变,进一步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提供生态产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家园;进一步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保障林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林业的社会功能,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持续走好资源增量、城乡增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路子。——(商丘市林业局局长 豆洪亮)
继承愚公移山志 推动济源新发展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祥地。在全省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中,我想起了另一种精神,那就是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一样,都是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它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
昔日愚公移山,今日愚公造林。2009年以来,济源以“两区(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两点(城区和村镇区)、一网络(森林生态网络)”为布局,在全市开始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造林绿化活动。3年来完成济源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96万亩,生态能源林黄连木新造和改培1.8万亩,薄皮核桃基地建设3万亩。其中济邵高速路两侧的荒山绿化以其标准高、投入大、成活率高、效果突出,成为济源造林绿化的亮点工程。
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创新发展。济源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大鱼鳞坑、大容器苗造林,走出了一条太行山裸露地荒山绿化的成功之路。济源市推行合同制造林,采取公开招标、专业队造林的方式,保证造林成活率,打造了高标准的林业生态工程。2009年以来,济源开展以创“绿色镇办、绿色家园、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景区、绿色道路、绿色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八创”活动,全市生态环境大为改观,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9.55%,绿地率达37.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5.7平方米以上。特别是绿色家园的创建,已成为济源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兴林富民。济源的林业产业发展富有成效,已初步形成了薄皮核桃、生态旅游等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体系。全市已拥有王屋山苹果、下冶石榴和坡头薄皮核桃、邵原花椒等6个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值近3亿元,其中薄皮核桃基地12万亩。全市共建立了林业育苗基地8处,年育苗面积800余公顷,以古轵生态园等苗木花卉企业为主,形成了北方地区较大的玫瑰花生产销售基地和速生杨育苗基地,年产值近1.2亿元。济源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成效明显,五龙口猕猴自然保护区实现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九里沟蟒河生态旅游区已投入近亿元资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即将成为连接豫、晋两省旅游互动发展的精品原生态景点。近期,济源市3万亩环城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已经启动,这一项大手笔运作不仅成为济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将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就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今年春天,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森”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创森成果让人民共享。通过创森,济源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越来越美。当前,济源68万愚公儿女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创森热潮。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意识和共同追求。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3年内,济源市决心投资7.8亿元,通过实施十二大工程,巩固八大保障体系,在济源构建起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宜居环境。——(济源市林业局局长 张国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