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充分发挥林业节能减排功能 拓展中原经济区持续发展空间
市场动态

充分发挥林业节能减排功能 拓展中原经济区持续发展空间

来源: 搜狐滚动 作者: 日期: 2012/8/29 9:18:36
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和恢复湿地、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森林和湿地的固碳量大幅度增加,实现了间接减排,提高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

大力发展立体林业 着力推进森林减排

安阳市林业局局长 李博文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安阳调研参观红旗渠时强调,要很好地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坚韧不拔、攻坚克难、持续努力、不懈奋斗,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改善民生。按照这一指示精神,近年来,安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文明发展道路,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着力推进森林减排,为经济腾飞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针对发展林业推动森林减排中出现的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减排能力亟待提升和大面积造林结束后,森林总量和固碳能力提升相对减缓这两大矛盾,安阳市积极向林下、林间挖潜力、要空间,森林减排效益显著。

一、向立体林业要资源,拓宽森林减排的发展空间

安阳市每年森林、林木吸收二氧化碳约516万吨,等同于211万吨标准煤的碳排放量,相当于安阳市工业排放量的五分之一。在没有大面积土地用于造林的情况下,增加森林空间资源,是通过森林减排实现减排目标和工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安阳市林业用地面积19.77万公顷,东部平原的枣树面积3.07万公顷(每亩15株),速生丰产林面积2.67万公顷(每亩45株),西部太行山区10.67万公顷林地郁闭度相对较低,林间、林下的空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安阳市通过大力发展立体开发模式,探索在林下种植果树、花卉、中药材等,累计新发展林木0.9万公顷。下一步,安阳市将在继续实施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持续提高山区森林质量的同时,充分开发枣林和速生丰产林区的林下、林间资源,增加森林总量,努力为森林减排开拓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用立体林业增效益,筑牢森林减排的根基源泉

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全部落到群众手中,安阳市林农户均承包0.5公顷林地,林农成为林业发展的主力军。林业要发展,森林要增长,必须依靠群众。关键点是能不能给群众带来效益。2011年,安阳市大力发展立体林业,利用林下、林间5.27万公顷林业资源,组建了231家林业及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建设了58个规模以上林下经济基地,入社林农25125户,辐射带动林农45.65万人,人均增收460元。其中,内黄县组建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和林业合作社46家,带动林下经济户15000 余户,实现年收入1.2亿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面积1.67万公顷,带动农户3000余户,入社农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目前,全市生态改善、群众增收,林业发展、森林减排获得了新的力量源泉。

三、从立体林业挖潜力,丰富森林减排的方式内涵

安阳市的林间、林下空间资源丰富。为将空间资源转变成森林资源,进一步提升森林减排能力,安阳市积极引导林农进行立体开发,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以短养长,形成了林药、林苗、林游等多种林下林业发展模式。一是林药模式。在林地内种植杭白菊、芍药、牡丹、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中药材,总面积约0.83万公顷。二是林苗模式。在林下种植白蜡、国槐、合欢、法桐、黄金榆、枫杨、红叶槐、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总面积0.044万公顷。三是林游模式。一方面,通过在城市近郊及景区周边建立生态山庄、农家乐、林果采摘观光园520处,总面积0.27万公顷;另一方面,利用太行山自然森林资源3.33多万公顷,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立4A级景区2个,森林公园19处。通过上述措施,盘活了闲置的林业、林下资源,推进了森林减排。

四、靠立体林业兴文化,倡导森林减排的文明意识

据测算,一个成年人每年大约吸氧270公斤左右,呼吸、开车出行、使用空调暖气等排出二氧化碳约6.8吨,碳排放量将大幅增加。因此,提升全民减排意识十分重要。为此,安阳市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业休闲观光采摘园等林下、林间资源,建设了一批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的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引导人们走进森林、享受自然、感受和谐,倡导人们树立节约、环保、绿色理念。目前,白泉森林公园所在地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五、为立体林业抓服务,提供森林减排的技术支撑

安阳市不断加强技术服务,科技兴林,助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全市共成立市、县、乡三级林改及林下经济领导小组921个,培训技术骨干2025人,抽调235名大学生村官投身一线,推动立体林业发展。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仅2011年,即组织召开座谈会12次,举办专题讲座6次,发放林下经济宣传页2万余份,组织参观学习320多人次,调动了群众发展立体林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先后引进林果、药材新品种8个,引进禽、畜良种33个;加强科技认证项目,通过国家级有机果品、杂粮认证53个品种。四是成立服务机构。依托林改及林下经济发展机构,组建林权流转交易中心,安阳县、内黄县已正式挂牌,为群众发展林业提供林权流转、科技服务、资产评估等服务支持。

预计到“十二五”末,通过发展立体林业,安阳市将新增造林3.51万公顷,抚育管理森林1.4万公顷,改造低质低效林3.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24.3%增加并稳定到25.8%以上,森林蓄积量由目前的736万立方米增加并稳定在769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将促使安阳市森林减排能力再上新台阶、提上新水平、跨入新阶段。

多策并举 不断提高我省林业间接减排水平

省政府参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赵体顺

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二是人类大规模破坏森林、毁坏湿地、降低森林植被和湿地的固碳能力。应对气候变暖,最根本的措施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世界公认的解决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二是间接减排,即充分发挥森林植被的固碳功能,通过森林碳汇间接减排。众所周知,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46.3%。据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森林固碳的机理是森林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氧气。据专家测算一座20万千瓦的煤炭发电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3.2万公顷人工林吸收;一架波音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按每天往返一次计算,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被0.1万公顷人工林吸收。

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粮食安全、间接减排、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较低,全省还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大量的“四旁隙地”需要造林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潜力很大。为了提高我省林业间接减排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大的生态容量,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一是强力推进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森林质量。河南“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3.61%,森林面积达到393.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59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5%以上,森林面积达到417.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81亿立方米。要完成以上林业发展任务,要继续坚持实行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切实搞好中幼林抚育经营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快建设“四区两带”生态网络构架,为中原经济区构筑良好的生态屏障,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二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要按照《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分解的指标,加强林地、林木的管理,搞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厉打击毁林犯罪,切实巩固好造林绿化成果。要加大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末,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4%以上,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3%左右,90%以上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以上的极少种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12个,面积28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

三是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积极鼓励企业自愿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中国烟草总公司捐资570万元在南乐县实施通道碳汇林项目,计划造林113.3公顷。建成后(按每年每公顷生长15立方米计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110吨,为企业做出了榜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碳汇造林项目,为我省林业间接减排做出贡献。要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十二五”期间营造黄连木、文冠果等生物质能源林17万公顷,并积极支持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开辟新能源,不断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四是大力提倡节约木材,综合合理利用木材。大力支持木材“三剩物”利用和废旧木制品回收及再利用,提高木材资源再利用率,间接增加木材供给和贮碳功能。

五是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根据中原经济区林业建设的需求,重点研究开发林木良种选育、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农复合经营、困难地造林和植被恢复、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湿地恢复和重建、高效生物质能源林经营等技术,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十二五”末的50%。

六是广辟投资渠道,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资。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因此,投资来源应以国家财政补贴扶持为主,受益者支付为辅,如江河水资源的使用者应通过税或费的形式对上游森林经营者给予经济补偿,从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营造林。也可以通过捐助支持造林绿化,主要是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个人和国内单位、个人的捐助和援助。还要坚持适龄公民义务植树这一成功做法,通过多种投资和方式加快林业发展。

推荐阅读:

碳减排相关政策将直接利好低碳环保产业

青海: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工作 严格标准加强监管

河北:治污减排 植树绿化 清河县“好天气”达165天

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节能减排是最有效手段

(来源:搜狐滚动)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园林网 ylmm.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